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考古 | 认识考古
认识考古
新书推荐|豫地有声——“考古百年中原行”公众讲座文集
发布人:牛维 发布日期:2023-03-27 浏览次数:426 次

图片 3.PNG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广为人知。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它的意思是指处于中原腹地的河南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和繁荣的完整过程,呈现了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蓬勃气象。而为这部史书贡献基础史料的,则是当今已然成为热门的考古学。

图片 6.PNG

封面


近年来在媒体的助推之下,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考古发现和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对这个行业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某次集体活动中,不少参加者表示“第一次听说考古院这个机构”,还有人问“挖了多少宝,能卖不少钱吧”,甚至开玩笑的说出“考古就是官方盗墓”这样的话……实在令人愕然——因为这些人中间有不少各行业学者甚至领导。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对考古的认知尚且如此,社会公众对这个行业的误解程度之深就可想而知。公众考古,任重道远,这是残酷的现实。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目录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尝试了多种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比如开设官方微信微博与公众交流、组织公众参观考古现场、招募志愿者参加发掘等等,我们的学者也在不同学校举办了多场公众讲座。遗憾的是,由于大家的主要工作还是田野发掘和研究,只能是偶尔抽出时间组织或者参加一次活动,整体上这些活动仍然是处于自发、零散的状态。以至于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之后,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影响力,作为河南乃至中国文化名片之一的考古仍然还在遭受着各种误解;而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考古机构之一、为历史教科书贡献了多个重要发现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本地仍然还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机构,不能不令人叹息。

图片 10.PNG

2021年,中国考古诞生已经百年。我们能够为公众做点什么呢?至少让大家记住一些考古对保护文化遗产、构建中华文明史的贡献,对它少一分曲解和戏谑,多一分尊重。基于这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郑州图书馆、大河报、顶端新闻等机构的协助下,“考古百年中原行”系列公众讲座正式启动。

2021年5月15日,在郑州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首场讲座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近十万,成为我院近年来公众考古活动影响最大的一次。到12月19日,系列活动顺利完成。一共举办了十三场讲座,应邀而来的学者有远在北京的许宏研究员、在三星堆发掘的冉宏林博士,有公务繁忙的刘海旺院长、杨文胜副院长,有退休的前院长孙新民研究员,也有郑州大学和我院的青年学者郜向平、姚志辉、崔天兴、侯彦峰、蓝万里、曹艳朋、赵清坡等。

图片 11.PNG

本系列讲座内容既包括百年河南考古成就回顾,也包括当前的考古热点(二里头、三星堆)和公众比较关注的内容(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瓷器),同时也展现了我们院的部分研究成果(礼制、时庄、科技考古、国外考古),可谓精彩纷呈。为了让讲座的成果传播更远,在征得主讲人同意之后,院里决定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并结集出版。几经周折之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娄文台主动请缨,组织了刘旺、陈佐睿智、徐冉、张欣燕等同学出色地完成了文稿整理工作。因此才有了目前这本《豫地有声:“考古百年中原行”公众讲座文集》。

本书收录的13篇文章分别在各场讲座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每篇文章的内容都兼具学术性和科普性。各位学者用丰富的材料、通俗平实的语言,为大家系统讲述了相关领域的关键知识点。无论是对于爱好者还是专业学者,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篇文章的前面还附有当场讲座视频的二维码,方便大家随时观看。

图片 12.PNG

“考古百年中原行”这个活动名称是郑州大学田成方老师建议的,每场讲座的名称,比如大河华章、泥火匠心、皇皇者华、小虫知春秋等,还有本书的名称“豫地有声”,都是蓝万里博士的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个系列活动到此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

当然,这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考古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不能脱离社会的。我们的考古发现、我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只停留在报告或者论文中,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只有让文物活起来,把我们的收获回馈给公众,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五千年不间断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让大家在走出河南、走出中国之后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带来的自信与自豪,并唤起大家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第一讲:大河华章——河南考古百年成就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138.PNG

第二讲:天“夏”为家——寻找最早的中国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202.PNG

第三讲:泥火匠心——河南古代陶瓷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217.PNG

第四讲:礼仪之邦——中国礼制文化的形成与变迁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229.PNG

第五讲:皇皇者华——中国古代青铜器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246.PNG

第六讲:鎏金岁月——中国古代金银器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259.PNG

第七讲:精雕细琢——镌刻在玉石里的早期中国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310.PNG

第八讲:天“夏”粮仓——淮阳时庄遗址考古发现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320.PNG

第九讲:千年生死相依——考古学视角下的人与动物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331.PNG

第十讲:小虫知春秋——考古所见的寄生虫疾病和人类社会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924.PNG

第十一讲:追寻人类踪迹:——肯尼亚考古记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1936.PNG

 第十二讲:漠北汉风——高勒毛都2号墓地中蒙联合考古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2003.PNG

特别场:三星堆对话中原

(识别下图二维码观看讲座)

微信截图_20230328102017.PNG

分享到: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办公室电话:0371-66322065 电子邮箱:hnskgy@163.com   邮政编码:450000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陇海北三街9号 河南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电话:12318
Copyright © https://www.hnswwkgyj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439-2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288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