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考古 | 认识考古
认识考古
【我的考古故事】孙新民:能够在河南从事考古很幸运
发布人:牛维 发布日期:2022-08-25 浏览次数:1586 次

他们在筚路蓝缕、青灯黄卷中,拨开历史尘封;他们在一锹一铲、一担一篮中,叩问大地缄默。为庆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特别策划《我的考古故事》,今天推出孙新民:能够在河南从事考古很幸运》。

孙新民老师采访录音


1_5.jpg

人物介绍:孙新民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分配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开始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4月至2013年5月任所长。先后主持开封北宋东京城、巩义北宋皇陵、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等大型考古发掘项目,出版《北宋皇陵》《河南出土陶瓷》等多部著作。

能够在河南从事考古很幸运


考古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考古?书面解释是: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历史。但如果新女婿第一次上门,被从医的老丈人问“考古是干什么”的时候,该如何回答呢?孙新民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孙新民:我们一般认为考古是挖墓或者挖土,这个确实太土气了,不被人理解,尤其是跟老丈人说这个事,还‍怕他不同意,因此我就说,“我们的考古实际上跟医生一样,医生主要是给人看病,我们也是给人看病,但是是给死人看病的(看他怎么死的、‍‍他生前的生活状态、他生前的身份、他生前的经历),通过他的墓志、他的人骨,我们就可以通过科学测试对他进行了解。‍‍”
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解释,赢得了老丈人对新女婿的认可,也成就了一桩美满的婚姻。

1.jpg

1987年9发掘河南省泌阳县东汉墓工作照
为什么要学考古?
将考古作为一生的事业,并获得一番成就的孙新民,从接触考古到爱上考古,这中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
孙新民:最初对考古确实缺乏认识,选考古专业也是因为这个专业是‍‍冷门专业,容易被录取,就这样稀里糊涂进来了。进入郑州大学的第二年,‍‍老师就组织我们下去考察。我们先到北京,从北京来到山西的大同、侯马,后来就到陕西西安,都是文物比较集中的区域,尤其是看了精美的文物、考古现场、名胜古迹以后,我开始喜欢上考古。
我们去了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是非常艰苦的。‍‍自己背着行李,晚上一般都住在学校的教室,桌子一拼,我们就住在那里,‍‍有时候还打地铺;坐火车没有卧铺,有些甚至没有座位,就站着过去。条件虽然艰苦,但心里感觉很高兴,毕竟看到了国家的名山大川,到了一些博物馆、大学,整个参观下来感觉确实喜欢上了考古。就这样,从学校一毕业就到了考古单位,就这么一直走下来了。
初入职场,任务分配与设想不一样怎么办?
1982年,孙新民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会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史前考古吗?如果被安排研究其他考古类型该怎么办?带着这样的疑问,孙新民叩响了所长的办公室大门。
孙新民:一进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我们当时的所长是安金槐先生(河南考古第一人),他就给我谈,让我去开封发掘宋城。‍‍当时对我来说还有点犹豫,为什么呢?我在郑州大学的两次考古实习(分别在登封王城岗遗址、禹州瓦店遗址实习),学的都是新石器时代考古;我在学校的时候也对新石器时代非常感兴趣,记录的卡片都是新石器时代方面的内容,河南已经发现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些对我非常有吸引力;另外当时还说考古不下夏商周三代,意思是说,没有文字记载的这些历史需要考古,所以‍‍历史时期的考古对我来讲确实还是有点犹豫。

1_2.jpg

1994年在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作为刚到单位的新人得服从领导安排,我就到开封发掘宋城,一干就是两年,‍‍从宋城出来以后又发掘宋陵了一年,之后又对宋陵进行调查了几年,后来又发掘‍‍汝窑……就是从宋城、宋陵、宋瓷,一直从事宋代考古和‍‍陶瓷考古,就走上了这样的治学之路。
担任所长 制定“五个一”工作目标
从1982年到1999年,孙新民风餐露宿、筚路蓝缕从事了17年的田野考古发掘。1999年,孙新民开始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一职。从员工到领导、从个人到集体、从执行到管理,面对身份的转换、工作的转折,孙新民有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孙新民: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确实压力很大,担任所长以后,我给自己定了“五个一”工作目标。
第一个“一”‍‍:每年获得一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到2012年,13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共获得了12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基本上实现了我的工作目标。
第二个“一”:‍‍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或者省级以上的‍‍学术会议。因为只有召开学术会议,外界专家能来河南了解你的考古成绩、考古进展,‍‍把河南考古让全国知道。
第三个“‍一”:争取一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那时候每年就二三十项,每个省、每个市,还有大学都在争取,咱们河南基本上每年一项。
‍‍第四个“一”:每年出版一本考古报告。
第五个“一”:获得一项‍‍省级奖励,‍‍这基本上也是每年都可以实现的。
多项考古成果 填补历史空白
无论是从事田野考古发掘,还是担任领导岗位,孙新民都没有忘记过对业务的淬炼。多项考古成果,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失或讹误,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孙新民:我的成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宋陵,首先是1984年到1985年将近一年时间发掘了北宋的皇后陵,‍‍就是宋太宗的元德李后陵;‍‍后来,我对整个宋陵的地面建筑又进行了三年的调查;之后,还用了一年时间,发掘宋真宗的永定禅院(宋陵分4个区,每个区都有个寺院,这个寺院是专门给‍‍已故的皇帝祈福的)。
这5年时间奠定了我对宋陵的研究,‍‍出版的《北宋皇陵》考古报告,获得了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三等奖。

1_3.jpg

1998年在宝丰清凉寺窑址考古发掘工地
第二个重点就是汝瓷、‍‍汝窑遗址的发掘,前后历时28年之久,‍‍这也是我个人考古生涯中发掘时间最长的一个遗址。这个遗址的收获很大,‍‍2001年就申请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到2007年我们就出版了《宝丰清凉寺汝窑报告》,‍这一本考古学报告,在我退休的时候基本上都没了,相当于被抢购一空。
遗址发掘时间越长,越重要吗?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位居北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之魁”之称。孙新民发掘汝窑遗址前后经历了28年之久,那么像这样发掘时间比较长的遗址多吗?遗址发掘越久越重要吗? 
孙新民:发掘的时间越长遗址越重要,这种例子也非常多。像郑州商城,‍‍从1955年发现一直到现在,67年之久,一直在断断续续做发掘;‍‍郑韩故城从60年代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时开始发掘,‍‍到现在已经历任了4任站长还在做;1928年,考古人员开始对安阳殷墟进行发掘,‍‍直到目前还在发掘中。全国这样例子很多,一般来说,发掘时间越长的遗址确实重要,汝窑也是这样的。
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凭运气还是靠实力?
始创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被称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孙新民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13年,全所一共获得12项,那么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凭运气,还是靠实力?
孙新民:有运气之说,但是光运气也不行,还得有学术目标。考古发掘分两种,一种叫主动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给经费,一般发掘国保单位或者省保单位重要的遗址。主动发掘的遗址本身就很好、很重要,容易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还有一种是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受发掘面积和发掘时间的限制,这种“抢救性发掘”相对难一点,但是只要有学术目标,能敏锐地判断这个遗址重要不重要,需不需要扩大发掘面积等,同样能遇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实际上,咱们河南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一半以上都是配合基本建设的发掘。 
考古练就品格
考古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拾破烂儿的,走上前一问,是捡陶片儿的。” 人们田间地头司空见惯的东西看似没有价值,却是考古人的“宝贝”,‍‍一个陶片背后就反映了一段历史,反映了遗址的性质和年代。考古虽然艰辛和不易,但“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魅力,促使着一代又一代考古人接续努力,手铲释天书。孙新民说,考古也让他养成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品格。
‍ 孙新民:从考古来讲,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就是你挖出什么东西你才能说什么东西。比如判断遗址的性质和年代,如果说这个墓葬它有个墓志,‍‍就可以确定它的绝对年代,哪一年埋葬的。但是如果说没有墓志,就只能通过出土器物,‍判断它的相对年代。考古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不允许你说假话,你也说不成假话。
对我来讲,考古让我养成了求真务实、踏踏实实的品格,不做那些比较虚夸的东西,完全从实事求是出发,‍‍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考古。
我觉得能在河南从事考古工作很幸运。河南是咱们考古的宝地,八大古都咱们河南占了四个,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地下文物埋藏众多,因此在这里干考古就非常占优势。我也喜爱这个工作,从我一毕业,1982年进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后,一直到2015年退休,一直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感觉非常幸运。也正是在这个平台,我没有虚度光阴,也做出了那么一点成绩。

1_4.jpg

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特别策划《我的考古故事》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您可以通过FM95.5  FM102.3  AM657河南新闻广播、大象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收听关注。



技术支持:聂凡

专家联络:吴小玲

作者:程冰冰  谷艳敏



分享到:0
版权所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办公室电话:0371-66322065 电子邮箱:hnskgy@163.com   邮政编码:450000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陇海北三街9号 河南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电话:12318
Copyright © https://www.hnswwkgyj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4439-2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288号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