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筚路蓝缕、青灯黄卷中,拨开历史尘封;他们在一锹一铲、一担一篮中,叩问大地缄默。为庆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特别策划《我的考古故事》,今天推出《郝本性:矢志不移 献身考古文博事业》。
点击收听:郝本性先生参访录音
人物介绍:郝本性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程冰冰采访郝本性先生
1936年出生于辽宁海城,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62年至1966年初就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1968年被分配到河南省从事文物考古工作,1983年至1993年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学府做学术讲演,发表过《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契刻符号》等数篇重要论文,《关于周代使用银币的探索》一文,将中国使用银币的历史大大提前。
郝本性先生是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2022年5月获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杰出院友奖。
“历史只是从书本上来研究古代,而考古是从地下遗存来发现历史,从多角度研究,更能揭示古代社会真实面貌。”这是郝本性在北京大学历史系选择考古专业的主要原因。
1961年9月郝本性在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工作
追回国家一级文物望京楼青铜钺
1968年,郝本性被分配到河南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在河南,郝本性前期主要在河南博物院做文物展览,同时也兼做考古发掘。1970年,郝本性开始到新郑郑韩故城进行考古发掘,到了新郑之后发现,自1923年新郑大墓被发现后,这里历年盗墓猖獗。
郝本性:我去了以后,第一步进行民间调查。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个望京楼,也叫孟家沟的地方,1965年底就发现一个墓,当地群众交给文化馆一些文物。当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是1973年了,当时在文化馆,我一看“不对,一个墓地就出18件文物,太少了啊。”我就跟文化馆的负责人一起又进一步去征集,征集的过程中发现它还流失了一件大铜钺。
我就走访,最后得知这件铜钺已经被卖到了开封文物商店,然后我就来到开封文物商店,见到大铜钺。我说:“无论如何你们不能卖出去,它既是兵器,又是刑具,这是墓主人身份高贵的重要标识。”就这样追回了这件铜钺,它现在还在河南博物院。
望京楼青铜钺系商代二里岗时期文物,其形如板斧,钺身阑长31.2厘米,宽27厘米,重4.27公斤,是王权、军权的象征,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盗墓是违法的
望京楼青铜钺只是郝本性追回文物中的一件,此后几年,郝本性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及时抢救发掘古代遗存,为寻找郑韩故城的文物遗存分布而努力奋斗。郝本性强调:盗墓是违法的。
郝本性:第一,他们盗的时候有好多文物,一部分留在国内,还有一部分就被文物贩子贩到了国外,而且到了以后又不是经过一个人的手,它又经过几个人手以后,从法律上它们都应当回归我们国家,但是不好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后,盗墓事情越来越少了,但是还没有绝迹。
有些人不懂内情的,好像我们考古跟挖宝都差不多,一定是很发财,看着好东西不收藏几件?我说:“我们内部有纪律,我们工作人员一律不准收藏文物,更不要说贩卖文物了。如果发现有这个情况,知法犯法,加倍惩罚。”因为啥?你想想,如果一个造币厂的工人,他每天下班的时候带点钱回家,那么他就成了富翁了,就不可能这样,我们搞考古的都会坚守职业道德。
盟誓遗址实证中华民族春秋时期就“讲诚信”
1979年的中国,百业待兴。河南温县武德镇西张计村村民在建造房子、挖石灰池时,在村附近的土台上挖到很多写有字体的石头片,经郝本性和同事贾峨鉴定,这是一处举行盟誓的夯土台。
郝本性在河南温县
东周盟誓遗址发掘工地绘图
1980年,在郝本性的主持下,考古人员开始对温县东周盟誓遗址进行发掘。盟誓遗址的发掘,也实证了中华民族在春秋时期就讲究诚信。
郝本性:我挖了差不多6个月左右,就挖了差不多10m×10m这么一个方。除了埋羊坑、埋玉片坑外,还有玉圭,就是圭形状的盟书。其中有一个坑太大,我们在现场不好起,我们就想办法把它整起回来拉到我们单位进行研究。
盟誓制度这么流行,它实际上是对祖先或对高山大川一种信仰,第二是对血的崇拜,每个人都得口里沾点血才能宣誓,这说明中国自古以来非常讲究诚信。
“文物外交”增强民族自豪感
1980年4月至1981年9月,“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展出,河南出土的杜岭方鼎、莲鹤方壶、偃师二里头的铜爵等都在此次参展之列。郝本性是随展人员之一,这次展览也让他对考古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郝本性:“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第一个展地在纽约,第二个在芝加哥。我是第二批,到芝加哥接了班以后,接下来又到德州沃斯堡展出,第三站在洛杉矶展出,第四站在波士顿,到波士顿的时候我就回来了,就换了另外一拨。展出我们整个接待的130多万人,大家都喜欢来参观,特别是中国华侨及留学生,只要听说我们中国展览,就算是居住在千里之外,也会全家来看展。
1981年郝本性在美国洛杉郡博物馆展出“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
这是我们老祖先的光荣,给我们增加了自豪感,乒乓外交以后的文物外交,我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我也觉得我的工作有意义,不是可有可无的。原来觉得我们搞考古就是装饰,粉饰太平的,现在看不是,这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现在还有社会教育的价值,这些价值意义惊人。
我们还有个任务吸收外国博物馆办展览的经验,怎么组织的,怎么开展的,外国有什么先进的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文化交流是通过互相接触的。为此,我们走访了美国数十座博物馆,回国后向相关部门和大学做了简要的介绍。
贾湖骨笛的发现改写中国音乐史
1983年至1993年,郝本性在担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期间,派张居中主持发掘贾湖遗址。其中,龟甲上的契刻符号,郝本性和张居中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这一发现引起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此外,贾湖骨笛的发现与研究,让中国古代七声音阶提前到了8000年前。
郝本性:遗址有一些墓葬显示的墓主人可能是个巫师或酋长,他身边有的是一支骨笛,有的是两支骨笛,骨笛是仙鹤的尺骨做成的。我和张居中带着骨笛到北京请教专家去看,他们都非常奇怪的说:“为什么这个孔钻得这么圆,这么整齐,用什么工具能钻成这样的?”因为既能钻大小,还要钻圆……另外一定会有一个律管定音,所以当时也是很讲究的。
到北京后,我们找到了歌舞团。他们开始吹不响,后来向口下方斜吹吹响了,大家高兴极了,还能吹出东北民歌《小白菜》,最后音乐方面的专家还到我们单位专门做了测音。他们确认,在8000年前就有七声音阶了,这在世界上都是很惊人的,说明当时的音乐水平很高,可以改写中国的音乐史。因为过去中国的音乐史都是五音(宫、商、角、徵、羽),这能达到七音,这不容易,这是一个很大的惊人发现。
平顶山被称为“鹰城”与郝本性息息相关
平顶山以山为名,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是一座较为年轻的城市,“鹰城”这一称呼,让它有了历史的厚重、勇毅和担当。平顶山之所以被称为“鹰城”,这与郝本性息息相关,他认为,平顶山在西周到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应”与“鹰”同音,再加上发现了精美的玉鹰,故平顶山应被称为“鹰城”。
郝本性:平顶山的煤矿出名,有一年他们当地一个文物干部收到了一件铜器,一看有铭文,有位同志让我来把铭文释读一下。我一看这铭文不得了,是邓国国君把女儿嫁给应国国君的陪嫁品。陪嫁品就像个饭碗一样的,铜的,有铭文,而且像她这个级别最少得有4个,后来果然找出了4个,在窑厂又发现了个别铜器,所以我们就知道应国墓应当在这。我们便派我所的王龙正到平顶山应国墓地去发掘,平顶山文物管理委员会也积极参与。
应国墓葬区,第一个墓我也参加发掘,后来出了个玉鹰,非常漂亮。正好是1986年的时候,平顶山建市30周年,他们搞一个城市地标雕塑。我就找管文化的副市长,我说:“你们打算使用什么?”他说:“用个太阳,我们这煤矿多,太阳会发光。”我说:“全国煤矿那么多,都是太阳?”他说:“你说怎么办?”应国所在地,我给他合理地起个名叫“鹰城”,叫响了。鹰是猛禽,飞翔在高空当中,鼓励市民能够奋发图强,像鹰一样的勇敢。
考古延续历史文脉 擦亮城市名片
1990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门峡虢国墓地再发掘,发掘出西周晚期虢国大墓与车马坑遗迹,发现“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等大批遗物,提高了三门峡的知名度,有力地带动了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
郝本性:三门峡的虢国墓,当地人出去,说“我们是三门峡的。”外地人会说“你是三峡?”他们连三峡和三门峡都分不出来。通过考古发掘,三门峡建设了车马坑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等,成了黄河文化旅游线上的必到之处,对城市地位提高了很多很多。
巩义发现了双槐树遗址、河洛文化,还有宋陵、石窟寺等;南阳利用汉画像石、新野汉画像砖来扩大它的旅游资源,地上地下都是可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旅游的资源,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年轻时不拼命 年老时就只能认命
考古,不仅仅要发掘好,更要保护好、研究好历史文化遗产,理清遗址和文物背后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最大程度的解读、还原和传承,重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目前,86岁的郝本性还在笔耕不辍的整理资料,为考古发挥余热,做出贡献。他寄语后辈,年轻时不拼命,年老时就只能认命。
郝本性:考古是一个很辛苦的、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不是靠个人兴趣、短期的尝试能够解决的,立下决心以后就要一辈子从事这件事,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机遇不一样,所以命运也不一样,命和运不是一回事,运是国家的大形势,命是个人的机遇,你机遇好,你自己又努力了,你就能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前途。但是机遇不好没关系,过了这个时期还会有好的机遇。你要努力,如果你年轻时候不拼命,老了像我这个年龄就要认命,我重新再变年轻可能吗?我重新再去实践有可能吗?不可能了。
不要轻视搞技术的人员,不要轻视搞基层工作的人员,这样上下一心了,团队的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特别策划《我的考古故事》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联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推出,您可以通过FM95.5 FM102.3 AM657河南新闻广播、大象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收听关注。
(作者|程冰冰 审核|刘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