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把手铲
穿越历史风霜
叩问文明 丈量古今
以本色书写出色
匠心修复
赋文物生命
聚光阴精华
千年沉埋借天工重生
藏金殿内灼知彰
室内室外 事无巨细
用谨慎态度对待琐碎工作
这是我们的日常。
在第99个纪念日里
我们期许多时,温暖相聚
品一缕芬芳,温柔花样时光
独立如风,也心存温柔。鲜花相赠带来真诚的礼赞,知识竞答闪烁智慧的光芒。在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里,我们在工作中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在花香中柔软未来时光。
在职场舞台上,我们能够看到她们学识修养尽显。在日常琐事里,我们可以洞悉她们在母亲、女儿、妻子等多种身份转换中游刃有余。她们的力量,自带光芒。
致敬榜样力量,创造更多可能
这是一个浪漫而美丽的节日。《诗经》中《陈风·宛丘》描述:“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3月8日,满身芬芳未散,我们来到宛丘故城淮阳,聆听平粮台遗址中的考古发现。
平粮台遗址蕴含着我国古代建筑科学与城市规划智慧,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大连乡大朱庄村西南,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考古钻探与发掘显示,其布局为正方形,并具有对称分布的城门。考古人员发现,城址中有一条连接南北城门的道路,显示其已经具备了“中轴线”规划的实际意义。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东南部,确认有有序分布的四排高台式土坯建筑房屋。在城址下,排列着节节套扣的陶排水管道,与城内东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沟相连通,是目前国内发掘的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南城门附近最早期道路路面之上发现有车辙痕迹,其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车辙痕迹,将我国“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2019年,平粮台遗址凭借亮眼的考古发现清单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印证历史,考古带来新知。历史文化遗产生动述说过去,也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在传承与进步中,从来都离不开女性考古者的参与:考古女杰曾昭燏,敦煌女儿樊锦诗,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郑振香……愿我们沿着前人道路,收获蓬勃成长的力量,在细节中探寻文明的脚步,用智慧和坚守诠释担当,践行使命!
(作者|郭丹丹 摄影|张一丹 刘文思 审核|刘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