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月,本年度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队第二批队员在高勒毛都2号墓地完成了10号墓葬的清理工作。这座墓葬是目前为止该墓地经过发掘的唯一一例保存完好的匈奴贵族墓葬。
M10为甲字形积石墓葬,位于墓地的西部,坐北朝南。墓室和墓道边缘用石块砌出轮廓,总长为13.3米,东侧有1座圆形积石陪葬墓。形制结构与已发掘的M189相似,但是规模在该墓地中属于小型。
主墓葬
墓室和墓道内填满粉沙及石块,在距离顶部1.8米深度放置有1架马车和12个马头骨。马头骨位于墓圹北边偏东位置,南北两排整齐放置,北部12个,南部3个。清理过程中,在放置马头骨的区域还发现有肋骨和其它部位骨骼。提取马头之后发现每个头骨下面还有1-2个趾骨。
随葬马车与马头骨
随葬马头骨
马车位于墓室中部,由于沙土塌陷等原因导致整体形态已经被破坏,最先露出的为东侧半个车毂。根据现存的痕迹判断,马车为南北向放置。因另一侧车轮叠压在车舆等构件的下部,可能下葬时为侧放,或者由于沙土塌陷发生侧翻。上部车轮保存有12根木质轮辐,最长一根36cm,推测完整车轮直径约为98cm。车舆北、东、西三面保存较好,南面保存较差。东侧车舆长2.1米,北侧宽1.5米,木板上有彩绘云纹装饰。
压在车下的车轮
马车轮辐
马车上云纹装饰
马头骨和马车下部仍然是沙石堆积,在距离顶部约4.9米的深度暴露出木质葬具。葬具为一棺一椁。椁长2.9米,宽1.5米,残高0.35米;棺长2.1米,宽0.58米,残高0.35米。棺上有织物印痕。棺内有1具人骨,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上。根据骨骼特征初步判断为成年男性。
M10棺底
随葬品主要位于棺椁之间和棺内,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各种质地,包括容器、车马器、棺饰等多种器型。椁室内出土陶器6件、铜鍑1件、银马饰30件、金片5件。铜鍑器表有布痕,器物内部有动物骨骼,可能是马骨。马饰为铁胎包银,上有独角兽等动物形象。
随葬铜器和陶器
铜鍑
铁质包银马饰
棺室内出土有玉剑璏、金箍、银簪、银箍、银柿蒂纹、小玉饰等。另有可能是装饰在棺上的柿蒂形铜片等和包金铁条形饰。
玉剑璏
金冠形饰
马饰
马饰
马饰
马饰
陪葬墓
陪葬墓发掘现场
M10的陪葬墓东侧,为圆形积石墓。上部积石分布直径约2米,积石中间由于扰动所留下空白区域约直径1.6米。墓室开口于积石堆下部,内填沙石。木棺距离墓口1.15米深度,棺内1具人骨,头向北。没有发现任何随葬品。
小结
M10的位置位于墓地西部,距离其它墓葬群较远;同时其规模明显小于大部分其它同类墓葬。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其能够幸免于针对该墓地的大规模盗掘活动,成为该墓地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甲字形墓。
该墓葬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具备了匈奴贵族墓葬的要素:甲字形墓葬、东侧陪葬墓、随葬马车和马头骨等。其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都不亚于其它同类贵族墓葬,尤其是其中随葬的玉剑饰、金冠形饰等更是匈奴墓中首次发现。其墓葬的位置明显远离墓地主体,同时棺椁顶部未见木炭层,这些特点又不同于以往发现的同类墓葬,值得进一步研究。
玉剑璏在此墓葬中的发现尤其值得关注。已发掘的匈奴贵族墓葬中玉器并不罕见,玉璧、玉璜或者小饰件等都有发现,但是尚未见到剑具。《汉书· 匈奴传》中有汉宣帝赐玉具剑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记载,反映玉具剑在当时属非常贵重的物品。在M10这座规模极小的墓葬里首次发现有玉具剑构件,虽然并不是成套,这也暗示墓主在当时的匈奴社会有较为特殊的地位。
工作生活场景
(作者|鼎新 审核|刘海旺)